​​​​​​​ ​​​​​​​ 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 ​​​​​​​

绿动身心,乐享农趣

——二年级“行走的思政课”研学活动


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,教育要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”,强调“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,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,懂得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高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的道理,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、诚实劳动、创造性劳动”。作为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,在接受书本教育的同时,更应该真切地去体悟劳动的真谛。2024年4月23日,学校小学段二年级开展了主题为“绿动身心,乐享农趣”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研学活动。

陈静琳校长、鲍学良副校长等学校领导前来送行。为确保此次活动安全有序进行,崔汝坤副校长、王璇主任、潘琳老师和何健飞老师随同出行,全程参与,为此活动圆满进行,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。 

9点半,十个班级的师生和随行家长代表陆续到达活动基地,根据事先分组,大家有序、分批次进行了以下实践课程:

团结协作 荣誉我争

优秀的个人,总是孕育于强大的集体。孩子们在团队活动中展现自我又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魅力和重要性。

巧手做面点,实践出真知——“蒸蒸日上”自制馒头

孩子们学习揉、搓、捏等技能,自己制作开花馒头,还创造性加工出各种动物馒头、植物馒头或是创意馒头。孩子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常识,提高了生活技能,还真切地感受到“万事不易”“粒粒皆辛苦”。


磨豆浆体验

看似简单的豆浆,其实制作过程非常复杂,需要经过选料、浸泡、碾磨、过滤、煮浆和滤熟浆六道工序。只有长时间耐心研磨,才能做出好豆浆。孩子们了解了传统豆浆制作的不易,也感受到科技进步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力量。

传统文化瑰宝——“非遗扎染”

 扎染古称绞缬,最早记录于秦汉时期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每一幅扎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,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中国非遗文化瑰宝是我们共同的责任。孩子们动手又“扎”又“染”,拥有了专属自己的“世间唯一”。

活动虽然结束了,小小的二年级孩子,却有了大大的收获——听,小邹感慨道:“我们学了《千人糕》,今天也亲手做了‘千人馒头’。”“还体验了‘千人豆浆’哩!”孩子们争相回味着。看,许多孩子攥紧手中的扎染作品,得意地告诉老师:“我要把自己做的扎染巾送给妈妈......”“不,要挂在客厅,展示给每个到我家的客人。”“就是,这可是非遗呀!”......
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当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体验相结合,就会变得鲜活而具体。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提升了知行合一的意识,发扬了团队协作精神,丰富了课外知识,提高了实践能力,树立自主探究、实践创新的主观意识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



阅读数:9486
文字:本站原创
图片:
编排:梁俊
一审:欧阳月
二审:雷琳
三审:崔汝坤 鲍学良
签发:王英 陈静琳
时间:2024-04-30

​​​​​​​

教师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投诉举报电话:0871-67217083
主办单位: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 地址:昆明市官渡区广福路3678号
Copyright© 2006-2018 ysdsjjy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备案编号: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152号 滇ICP备11003239号 云教ICP备0808003
技术支持:学校信息中心         [ 网站管理 ]